唐穆宗在位仅四年,却迅速葬送了父亲唐宪宗辛苦建立的局面,使地方军阀重新割据,中央权威一落千丈。那么,这位被后人称作“败家子”的皇帝,到底做了什么,才让局势急转直下? 宪宗削藩未竟之功 在唐穆宗继位之前,唐宪宗已经着手削弱地方军阀的权力。他通过加官进爵的方式笼络节度使,同时把他们的权力分散给州、县的地方官员,从而削弱节度使对地方的绝对控制。这一策略的好处是明显的:既能防止新军阀的崛起,也能让地方逐渐回归中央管控。 然而,宪宗突然去世,削藩大业戛然而止。 穆宗的昏招与军心动荡 穆宗一上台,就推翻了父亲的方针,反而听信宰相的建议,强行每年裁减藩镇兵力的8%。 问题是,被裁掉的士兵无人安置。这些人原本习惯了拿刀枪换功名、靠战功领赏钱,骤然失业,自然无法安心务农。结果,大量士兵流落江湖,有的干脆成了土匪。 这种做法让现役的军人心惊胆战豪瑞优配,担心自己早晚会被抛弃。于是,他们开始逼迫主将抗命豪瑞优配,甚至在必要时直接换掉软弱的将领。久而久之,军队与将领形成“绑在一条船上”的关系,节度使也不再只是一个人的权力,而是军中将领共同决定。这种变化,正是后来五代十国频繁改朝换代的伏笔。 成德节度使之乱 唐穆宗继位第二年,投降中央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去世。他的儿子们被留在长安做人质,无法继承职位。当地军队于是推举王承宗的弟弟王承元。
展开剩余38%结局 唐穆宗的昏庸与政策失误,让父亲辛苦建立的局面土崩瓦解。节度使们重新割据为王,中央再也无法有效管控地方。此后唐朝只能苟延残喘数十年豪瑞优配,最终走向彻底衰亡。 换句话说,唐穆宗并不是单纯的“无能皇帝”,而是他的一系列昏招,让原本艰难维系的中枢权威一夜之间崩塌,为唐朝晚期的分裂埋下了根本祸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